9月20日,在福建厦门举办的2025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大会主论坛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音数协数字音乐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敖然发布了《中国数字音乐产业报告(2024)》。
报告显示,经测算,2024年包括在线音乐、在线K歌,以及以音乐为主要素材或者内容的音乐短视频和音乐直播在内的中国数字音乐市场总规模约为2113.5亿元,相较2023年增长了10.8%。过去几年以来,数字音乐产业规模的较高增长主要来自音乐在视频平台上的广泛使用,其中以音乐直播和音乐短视频最为突出。
图说: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音数协数字音乐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敖然发布《中国数字音乐产业报告(2024)》。
2024年是全面落实《“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的攻坚之年,是推进文化数字化战略纵深发展、加快培育数字文化新业态的关键一年。这一年,中国数字音乐产业规模突破两千亿元,用户规模稳居全球首位,产业向智能化、融合化、国际化方向迈进,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和创新活力。在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我国数字音乐产业面临着数字技术的迭代应用、音乐业态的裂变重构、音乐版权的价值回归等发展课题。产业发展需直面内在深层次问题,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与体系,构建健康良好生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全球数字文化产业贡献“中国智慧”。
该年度报告基于对国内30家主要数字音乐产业上下游企业的同口径数据进行测算分析,同时剔除部分边界不清晰的业态形式,并在对部分重点企业进行了深度访谈的基础上编制而成。该报告还参考了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监管数据、数字音乐企业财报、权威媒体的专题报道以及第三方调研机构的分析报告与统计数据等。
2025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大会上,摘要发布了报告中的四个部分,包括2024年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环境、产业发展情况、问题与对策以及趋势与展望。
经协会测算,截至2024年底,我国数字音乐平台曲库(包括洗歌及人工智能生成的歌曲)规模累计总量约为2.63亿首。
经协会测算,2024年,我国在线音乐收入达293.5亿元,同比增长22.39%。在线音乐作为数字音乐产业的核心驱动力,助力整体生态的创新与多元发展。
经协会测算,2024年,我国音乐直播(包括以音乐作为背景的直播、演艺直播等在内)市场规模达1192.3亿元,同比增长11.2%。
2024年,数字音乐已突破单一内容形态的局限,全面嵌入游戏、影视、动漫等数字内容生态,成为连接用户、内容与场景的核心媒介。
在综艺音乐方面,据测算,音乐相关综艺节目超30档,发布歌曲数量超1800首。
在游戏音乐方面,据测算,2024年游戏音乐发布总计约为9200首,相较于2023年增加了约2200首,同比增长31.4%;中国游戏音乐制作公司数量约400家,参与游戏音乐创作者总数约25000人。
在影视音乐方面,据测算,2024年影视音乐新增歌曲超5300首,微短剧爆发带动轻量化主题曲与BGM需求增多。
在动漫音乐方面,据测算,2024 年我国动漫音乐新增歌曲量超千首,国风化趋势显著,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叙事结合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在音乐播客方面,2024年国内音乐播客听众规模不断扩大,AI语音生成与虚拟主播技术降低创作门槛,内容呈现打破单一形态,为听众带来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沉浸多元体验。
在音乐彩铃方面,2024年,据测算,包括手机终端、微信等社交软件在内的我国音乐彩铃用户近9.36亿,日活用户数超3.2亿。动态视觉彩铃突破传统音频彩铃单向传递的局限,结合短视频平台实现多元互动,构建起内容共创、传播裂变、互动闭环的全新模式。
此外,数字音乐周边产业生态持续扩展,在技术革新与消费升级的共同推动下,音乐与教育、游戏、文旅、疗愈等业态实现深度融合,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创新业态不断涌现,用户体验与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第三部分:问题与对策
问题:
·收入分配与生存空间问题:音乐创作者收入分配机制存在显著失衡,资源进一步向头部集中,绝大多数中尾部音乐人的实际版权收入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使得音乐供给呈爆炸式增长,持续稀释版税收益池的单位价值,加大了传统音乐人的生存压力和被替代风险。
·精品创作氛围有待加强:当前,数字音乐创作领域面临算法与流量导向的严峻挑战,具体表现在创作模式、创作理念和版权环境三个方面。一是创作模式趋同问题突出;二是深度创作空间被压缩;三是抄袭及“洗歌”现象加剧行业困境。
·数据导向与艺术价值偏离:当前,平台的数据算法推荐机制已成为主导的音乐分发方式,流量与经济收益直接挂钩,使得价值判断标准趋于单一。用户被动接受算法推送,收听选择日益集中,审美视野不断窄化。与此同时,音乐产业数据基础设施仍较为薄弱,数据孤岛化等问题尚未解决,加之行业在技术、法律与运营方面的人才培养存在缺位,难以有效支撑艺术创新与内容品质提升。
对策:
·一是多措并举、系统施策,改善音乐创作者生存环境。建立公平透明的版权分配机制,通过简化分配环节、明确分成比例,保障音乐人获得与市场表现匹配的合理收益。构建融合艺术价值、行业追求与社会效益的多元评价体系,引导音乐人提升作品艺术性与原创性,拓展音乐相关多元收入模式,推动音乐创作实现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的统一。
·二是加快建立适应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的审核监管机制,引导精品创作与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建立适应AI技术发展的内容审核、版权监管与反作弊机制,明确音乐作品独创性标准与侵权认定规则,加大对“洗歌”等争议行为的规范与引导,维护公平竞争的创作环境。推动平台优化评价体系,减弱算法对创作方向的干扰。通过政策激励与行业引导,鼓励深度创作与优质内容生产,构建健康有序、有利于精品孵化的行业发展生态。
·三是加强音乐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据互通与艺术价值回归。统一数据标准,打破平台数据隔离,提升版权管理与收益分配的透明度和可监督性。完善反数据造假机制,推动算法模型优化,为多样音乐类型提供公平展示机会。同时,加强音乐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强化行业对艺术原创的长期支持,引导音乐人回归创作本质。
第四部分:趋势与展望
中国数字音乐产业正迈入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驱动、跨界融合为显著特征的新发展阶段。随着“十五五”期间文化强国建设和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数字音乐产业将突破单一内容合作的传统模式,向全链路深度开发转型。这一转变将推动产业形成以音乐为核心的多业态价值共生体系,使其成为连接多元消费场景、延长产业链条的关键动力。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数字音乐产业在内容创作、版权管理、用户服务等环节朝着智能化、高效化方向深度迈进,进一步释放产业发展潜力。依托短视频平台等多元化传播渠道,集内容孵化、流量赋能、技术驱动与商业变现于一体的音乐传播生态体系将逐步建成。我们将迎来更加开放、共生和可持续的数字音乐产业新生态。
这是一条公告